暑期到来,我国各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,高温会对人们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,炎炎夏日,人们总说“热死人了”,有时候这并非一句玩笑话……
连续高温天气,易发生中暑,多地已有人确诊热射病.那么,什么是热射病呢?
01、热射病到底是什么?
根据2019年首发于《解放军医学杂志》网络版的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:“热射病”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命性疾病,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。
热射病即重症中暑,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,产热大于散热,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,超过40℃,伴有皮肤灼热、意识障碍(如谵妄、惊厥、昏迷)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性热致疾病,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。
中暑的等级
先兆中暑
➊暴露于高温环境
➋出现大汗、四肢无力、头晕、口渴、头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眼花、耳鸣、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
➌脱离高温环境,转移到阴凉的地方,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,短时间就可以恢复
轻症中暑
➊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,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
➋出现皮肤灼热、面色潮红或脱水(如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)症状
➌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,数小时内可恢复
重度中暑分为三个阶段:热痉挛、热衰竭、热射病
热痉挛
➊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
➋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或干活后出现短暂性、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,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,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,是热射病早期表现
➌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,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,只补充水分、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
热衰竭
➊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,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
➋出现皮肤灼热、面色潮红或脱水(如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)症状
➌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,数小时内可恢复
热射病
➊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量过度积蓄,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
➋通常表现为高热、体温达到40℃以上、皮肤干热无汗、神志障碍、脏器衰竭等。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
➌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%至70%,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%
02、如何预防热射病?
热射病重点预防人群
第一种:常见于年幼者、孕妇和年老体衰者,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
第二种: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,如消防员、运动员、建筑工人等
如何预防中暑
➊适量补充淡盐水,不要一口渴就猛喝冰水
➋配备防暑降温药品,避免气温高出行
➌注意防晒及通风降温,避免剧烈运动,尽量呆在阴凉处工作
➋保持充足睡眠,提倡少动多静
➌饮食清淡,建议多实用瓜果蔬菜类
➋人不舒服及时停止工作,及时降温或就医
➌多关心年老或者独居老人、幼童,确认有无中暑迹象,适当增减衣物,穿宽松透气、浅色衣物
一旦中暑如何处理
➊一移:迅速脱离高温环境,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,同时垫高头部,偏向一侧,解开衣裤,以利呼吸和散热
➋二敷:头部先用温水敷,后改为用冷水、冰水敷,冰块放置在患者颈部、腹股沟、双腋下、大腿根,或者有条件将患者放在冰床上
➌三饮:饮用含盐饮料,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,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
➋四擦:因高温、高湿、无风,身体散热困难时,可用冷水或冰水、酒精擦浴至皮肤发红
➌五降:当体温高达40℃以上,中暑者出现昏迷、抽搐等症状时,尤其是面对热射病患者
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
➊快速、有效、持续降温
➋迅速补液扩容。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,要静脉补液
➌控制躁动和抽搐,密切关注患者呼吸与脉搏,同时拨打120,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