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通电话,生死之别”
2024年3月,杭州某市民突发心梗。家属拨打120后,调度员远程指导胸外按压13分钟,成功挽救生命。然而,此前某大学一女生因脑出血拨打120时,因地址表述不清,导致救护车延误到达,最终酿成悲剧。
同样拨打120,不同的结局。这告诉我们:拨打120不是简单的求助电话,而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技术活。掌握正确的报警方法,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最后机会。
救命必修课,拨打120的黄金步骤:
步骤一:确保现场环境安全(自救先于救人)
1.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,避免二次事故。
2.触电。立即切断电源,施救时站在干燥绝缘物上,避免直接接触伤者或电线。
3.中毒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将患者移至通风处,记录毒物信息(如药瓶、气体类型)。
4.火灾。远离火源,确保所处位置通风良好,防止烟雾中毒。
步骤二:高效拨打120的四个关键要点
1. 明确呼救目的
第一句话:“我这有病人需要急救,请派救护车。”(避免模糊表述)
重要性:明确告知需要救护车,调度员会立即进入派车流程,节省时间。
2. 提供精准位置信息
(1)详细地址:XX区XX街道XX号XX室
(2)若无具体地址,描述参照物/标志物:如“靠近XX路公交站”或“邻近XX商场”
(3)特殊场景:高速公路(方向+公里数)、微信/地图发送定位
(4)接应提示:(有条件情况下)派人到路口指引(夜间可用闪光灯)
3. 简明描述患者症状
(1)三要素:部位+不适症状+持续时间(如“胸口疼痛10分钟”)
(2)关键补充:意识状态、呼吸情况、抽搐、基础病史、孕周(孕妇)
4. 保持通讯畅通
(1)冷静应答,不抢话、不自行挂断
(2)确认电话畅通,开启扬声器(方便边通话边急救)
(3)避免占线,等待医护人员联系
原则:快速、准确、不遗漏!清晰的信息能让急救资源更快抵达。
步骤三:黄金急救期——120到达前的自救互救指南
按照调度员的指导进行初步急救,以下是各类常见情况的自救要点:
1.突发心跳呼吸骤停
(1)判断:无呼吸(胸廓无起伏)无脉搏(未扪及颈动脉搏动) →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
(2)按压:两乳头间快速用力按压(深度5-6cm,速度100-120次/分钟)
(3)除颤:求取附近除颤仪立即开机,按语音指示操作
注意:接力按、不断档、等医护
2.心梗/胸痛
(1)立即静坐:停止活动,半坐位靠墙
(2)舌下含服:硝酸甘油1片(血压不低时)
(3)禁食禁水:避免加重心脏负担
3.脑卒中(中风)
(1)记录时间:准确记住发病时间(决定溶栓窗口)
(2)侧卧防呛:头偏向一侧,清理口腔分泌物
(3)禁喂任何东西:包括水、药物
4.气道异物梗阻
(1)海姆立克法:站背后,抱腰顶腹5次(肚脐上两横指)
(2)自救:用椅背/桌角顶压上腹部
(3)倒地急救:取仰卧位,救援者骑跨患者,双手重叠冲击上腹部。
注意:持续操作直至异物排出,患者恢复自主呼吸。
5.癫痫抽搐
(1)保护头部:垫软物防撞伤
(2)侧卧防窒息:头偏向一侧,勿强行按压肢体
(3)计时观察:记录抽搐开始时间和表现
6.大出血
(1)直接加压:用干净布料持续按压伤口
(2)抬高患肢:出血部位高于心脏(骨折除外)
(3)不撒药粉:避免污染伤口
7.过敏休克
(1)平卧抬腿:增加回心血量
(2)去除过敏源:如拔除蜂刺、停止可疑药品/食品摄入
(3)保持呼吸道通畅:解开衣领、腰带,昏迷者清除口腔异物
8.糖尿病急症
(1)低血糖:立即喂糖水/含糖食物(意识不清时勿强行喂食)
(2)高血糖昏迷:不喂任何东西,侧卧防误吸
9.骨折/外伤
(1)固定患肢:用硬板/杂志夹住骨折处(如高处坠落伤切勿搬动)
(2)冰敷肿胀:毛巾包裹冰袋敷15分钟
(3)不揉不热敷:避免加重损伤
10.产科急症
(1)破水:记录时间,平躺垫高臀部(防脐带脱垂)
(2)大出血:侧卧收集出血物,记录出血量和时间
(3)临产(胎儿露出):不要夹紧双腿阻止婴儿娩出,不拉扯新生儿,如已娩出胎儿,勿剪断脐带,应用干净毛巾包裹,并擦净口鼻。
通用原则,三不原则:不喂食、不随意搬动、不慌张
准备物品:证件、病历、药物装袋备查
持续观察:先救命,后治伤(如心跳骤停>大出血>骨折),每2分钟检查呼吸/意识
急救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,更是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。保存这份指南,转发给亲友,让急救知识成为守护生命的铠甲。记住:冷静的头脑+正确的操作=最大的生存希望!
点击文末链接,马上查询更多浙江公办康复医院、老年医院、养老院信息
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/康复科/康复医院介绍
浙江省内康复医院、老年病医院
浙江省内护理院、养老院
康复养老咨询服务热线:0571-88517059